健康科普丨血脂高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这几种措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图片
图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三高”问题日益严峻。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2.2亿,其中约有9000万人患有高血脂,同时高血脂患病人数逐年攀升。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人体脂肪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白花花的肥肉脂肪,而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等脂质物质的总称。它们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血脂异常≠高血脂

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主要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坏血脂升高。而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液中的某些脂质高于或低于正常值水平。所以血脂异常包括高血脂,高血脂只是血脂异常的一种。


高脂血症是目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增加肿瘤的风险。

图片

高血脂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损害肝部功能

患高血脂疾病时间多,会导致脂肪肝,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肝小叶损伤,这样会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引发高血压

高脂血症可造成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肌功能紊乱,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血管腔变得狭窄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引起其他病状,如脑溢血、脑卒中、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

引发冠心病

长期患有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冠状动脉内血流量会变小、血管腔会变窄,从而使心肌血流灌注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危害冠状动脉

高脂血症影响血液的移动速度,会使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长时间未被代谢的脂质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下,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变成泡沫细胞,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使血管不再光滑,官腔变窄,在高容量高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重排血管重构形成血管硬化。

图片

一般情况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患者以45-60岁的成年人为主,其中中青年的男性较多,中年以后的女性患者也不少,就目前临床发现,年轻人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肥胖的人也较易患上高脂血症。另外,有家族史的人较早就患有高脂血症。

4个措施预防血脂异常

控制体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运动锻炼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

戒烟

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饮食控制

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


血浆胆固醇水平易受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通常,肉食、蛋及乳制品等食物(特别是蛋黄和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应限量进食。


食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为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  


图片

专家提醒,保持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低脂肪低钠饮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控制好体重,避免让身体过度肥胖,减少久坐的时间。


血脂异常是大家日常体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还要长期用药,以控制病情。


长期吃药,若是没按时吃,会影响血脂的控制,还担心药物副作用,像他汀类降脂药就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以及引起血糖升高等危害。


而现在,我们不必再担心断药、副作用等风险了,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实现了新突破——Inclisiran。

Inclisiran长效降脂针落地颖奕

图片
Inclisiran作为首款针对心血管疾病的siRNA药物,于2020年12月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顽固性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血脂异常。

目前,Inclisiran已在颖奕国际医疗中心落地,可以为广大高血脂症患者提供精准治疗。Inclisiran一年仅需注射2针,便可持续抑制肝脏PCSK9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高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下降65%,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半年之久,很多心血管专家都将它称之为心血管领域的“疫苗”。

由于Inclisiran是一个小分子干扰RNA(siRNA)药物,通过干扰PCSK9蛋白的mRNA,使PCSK9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够极大地改善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联系我们

合家健康二维码-1.jpg


微信:i-hejia